4月5日是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正式發布R134a終裁結果的時間。據此前的投票結果,已經決定對進口自中國的中低溫環保制冷劑R134a(以下簡稱R134a)做出反傾銷肯定性產業損害仲裁。 R134a作為目前使用最廣泛的中低溫環保制冷劑,可被應用於汽車空調、冰箱、中央空調、商業制冷等行業,除此之外,還可應用於醫藥、農藥、化妝品等行業。 據3月23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進行投票,5名委員最終以5:0的投票結果,認定R134a對美國產業存在實質性損害,並決定對進口自中國的 1,1,1,2-四氟乙烷(1,1,1,2-Tetrafluoroethane,簡稱為“R134a”)作出反傾銷肯定性產業損害終裁。 這意味著,中國R134a產品對美出口將被征收高額的稅率。而依據其終裁結果,強制應訴企業三美稅率148.79%,分別稅率企業148.79%,全國稅率167.02%。強制應訴企業巨化,申請分別稅率的中化未獲得分別稅率,屬於全國稅率。 而僅僅在壹年前,針對相同產品的“雙反”調查,中國企業勝訴的“余溫”尚在。多次重復交叉立案調查,隱藏著怎樣的邏輯? “雙反”起始達紡 於2016年3月3日,由美國氫氟烴聯盟和其成員機械及航空工人國際協會154區分會提起、於2017年3月23日結束R134a調查,並不是該產品所面對的第壹起貿易救濟調查案。 風波的源頭可以追溯至2013年12月,美商務部發布公告對中國R134a發起“雙反”調查。美國美希氟化工有限公司向美國商務部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申訴,宣稱在調查期,中國對美國大量出口被調查產品,導致美國國內市場同期產品價格和企業利潤下降。 達紡企業 中國在當時已經是全球最大的R134a生產國和出口國。根據美國商務部的數據,美國2014年從中國進口的這類產品金額為3470萬美元。 對當時沒有應訴經驗的制冷劑企業而言,在臨近年關的時間點去調研、開會、商討如何應對並不是朝夕之事,當他們真正把精力放在“雙反案”時,已經到了2014年4月,美國商務部初裁中國廠商獲得政府補貼,補貼幅度為1.35%-28.74%;5月22日,美國商務部認定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制冷劑產品的傾銷幅度為133.47%-237.33%。同時,國有企業被拒絕給予分別稅率待遇。 盡管國內制冷劑企業紛紛表示,同壹期間,大量進口和美國國內產業經營不善不足以證明因果關系的存在,還可能有其他因素的影響。 北京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是接手負責本案的中方律所,其律師楊晨的抗辯主張是,調查期之前,美國國內產業供應短缺,造成市場上R134a產品價格畸高。美國消費者不得不轉向購買中國產品,從而使得中國產品市場份額增加。同時,由於供給趨於穩定,美國市場畸高的價格回落到合理水平。 2014年11月12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發布公告,對原產於中國的R134a作出反傾銷和反補貼產業損害否定性終裁,裁定涉案產品未對美國相關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或威脅。 而對於當時終於可以松口氣的中國制冷劑企業而言,他們沒想到的是,僅僅兩個月後,2015年1月9日,美西及杜邦(後更名為科慕)對本案進行了上訴。訴訟、書狀、答辯,這場風波壹直蔓延到2016年6月6日——法院判決支持無損害裁決而告終。 風波再起 梳理此次,美方針對同壹產品提起的再次調查“雙反案”時間,國際貿易委員會於2016年3月3日開始損害調查;美國商務部於2016年3月23日正式立案進行傾銷調查。這意味著,上壹場風波還未平息,下壹場風波已經湧起,相同的產品面對的結果卻迥然不同。 2月23日,ITC損害聽證會。美國進口商John Mathew和美國零售商John Lammers都認為美國產能不足,相比之下,中國供應商能滿足訂貨需求,定價政策也非常透明,因此中國產業比美國產業更值得依賴。John Lammers甚至認為,申請人壹方是在人為制造供應短缺的情況,通過漲價以獲取高額利潤。 來自科慕(Chemours)的對方證人卻聲稱產能不足是由於機器設備維修造成。美方還指出,上次反傾銷以無損害結案後,來自中國的R-134a進口量快速增長,美國國內產業出貨量和市場份額都發生了下跌,美國國內產業的產量和產能利用率也在雙雙下降。 同壹產品接受貿易救濟調查,為何會有不同的結果?據楊晨分析,上壹次的案件使得美國當地進口商對中國R134a前景持不樂觀態度,中國出口量因此有所降低。而上次案件勝訴後,中國R134a產品出口得到了大量釋放。他認為,這種爆發式的反彈給對手以可趁之機。“美方在選取調查期的重復性上,有濫用訴權的嫌疑。” 作為負責本次抗辯組織工作的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副會長於毅表示,ITC委員做出“存在損害”的投票結果,我們感到非常遺憾,商會和R134a行業高度重視本案的應訴工作,也盡全力做好了各項抗辯。下壹步商會將等待,並認真研究ITC裁決報告,不排除將裁決結果進壹步向美國國際貿易法院上訴。 浙江衢化氟化學有限公司(巨化集團)是主要涉案企業之壹,其市場部副部長彭展鴻介紹道:“集團聘請了經濟學家,並提交了全面詳實的數據和抗辯材料,我們不會屈服於壹次兩次的失敗,也不會滿足壹次兩次的成功。” 據美商務部終裁結果,強制應訴企業三美稅率148.79%,分別稅率企業稅率148.79%,全國稅率167.02%。“懲罰性稅率高達近200%,對整個行業的影響太大了,可以說,用替代國的原料價格來衡量,對我們是不公平的。”彭展鴻表示,“在2016年12月11日之前,對美國是否會取消替代國做法還是有期待的,然而事實證明,美國沒有改變其原有做法,未來貿易保護主義或將更加猖獗。” 此次涉案的制冷劑產品R134a,只是行業中的冰山壹角。然而,多次重復立案調查的背後,有著更多值得反思的東西。 於毅表示,案件勝訴後重新遭受調查的R134a行業,應引起其他遭受貿易救濟調查產業的關註。對於企業在勝訴之後的無序出口,只會為起訴方提供更多攻擊的借口,只有實現行業中介組織協調下的自律、有序競爭,才能平穩健康發展。 在貿易救濟調查局李勰看來,遇到貿易摩擦,是挑戰和風險,但也蘊含著機遇。貿易摩擦在給企業帶來壓力的同時,也對如何更好地開拓、適應國際市場做出提示。 |